老师找家长,最不想听的这句话,90%家长还在说

分类: 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 2025-11-16 14:28:35 作者: admin

▲家有男孩,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

老母亲身经百战,天不怕地不怕,却怕老师来电话?

家长摆平心态,把陪孩子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,就会发现,被“找家长”,其实没必要慌慌张张的嘛!

——虎妈

作者 | 呱呱

来源 | 叽里呱啦(ID:JLGLBaby)

在后台,常常能看到有这样的留言:

“家里熊孩子老犯错,老师三天两头地找家长……”

“现在一看到老师发消息,或者在班级群里艾特我,我就感觉心慌。”

再一看老师发的消息,不是孩子上课聊天走神,就是午睡干扰别人。

总之,熊孩子闯的祸各不相同,但当爹妈的卑微都一样:

道歉,道歉,再道歉。

承认错误的态度是没错,但跟老师沟通的底层逻辑却搞错了。

我有一位做老师的闺蜜,有次聊天,她跟我抱怨过自己最怕听见学生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“对不起”。

那么,当老师找家长时,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并自我调节呢?

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烦恼,不妨试试转换这两种心态,遵循三个步骤,并利用好三个黄金沟通法则,跟老师更顺畅地沟通。

转换两种心态

很多家长说,老母亲再怎么天不怕地不怕,也怕老师来电话!

更别说没啥经验的家长,遇到这些事就更容易手忙脚乱了。一个劲地给老师道歉,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!

比如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是最容易接到老师的“投诉”的阶段。

很多家长都说,一看到老师的头像闪动,就很忐忑。要是老师发了条语音:xx妈妈在吗?您什么时候有时间,我们聊聊?

聊聊?

老师要聊什么???

这时候,我们就开始脑补:孩子打架了?受伤了?上课捣乱了?

赶紧丢下手头工作,给老师回复:嗯嗯嗯,现在可以吗?

其实聊完,多半可能就是小事。

但是这个过程真的太痛苦了……短短十几分钟,可能内心已经上演了一部电视剧,心情也像过山车,太慌了!

那么,老师找家长,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不慌不乱,从容应对呢?

我们需要有以下两种心态:

第一,明白老师找家长本质上还是为了孩子好。

其实想要做到老师找也不慌,第一步肯定是正确理解“老师找家长”。

做家长,要有大心脏一点不假。

孩子每一次遇到问题,都是我们帮助他成长的契机。

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,及时向家长反馈,说明老师对孩子给予了关注。

所以,家长一定要积极解读老师“告状”行为。

老师约谈家长沟通孩子的在校问题,一是老师可能单方面干预无效,二是老师在寻求家长的积极协作,共同来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。

第二, 少挑剔口吻,多关注内容。

有的家长说,我不反对老师及时沟通,但是那个语气真让人难受!

的确,不是所有老师都能懂“语言的艺术”。

因此,我们不要挑剔老师沟通时的口吻,要更关注老师叙述的内容。

被老师“告状”,一方面不要对老师有太大情绪;另一方面也要明白,老师的反馈并不代表对孩子的负面评价。

毕竟要批评的话,老师自己来就可以了,何必再找家长。更多时候是因为想要家校合作,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,让孩子变得更好。

拎清楚了以上两点,家长的心态也就不一样了,也就更能跳脱“挨批评”的角度去看待问题。

遵循三个步骤

摆正心态了,然后呢?

陪孩子解决问题,才是正解!

知名心理学教授贺岭峰曾分享过自己被找家长的经历,或许能给大家很好的启发。

有一次,贺教授因为女儿同个题目错了4遍,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。

老师讲话也很直接,主要内容如下,谁看了不是一个大写的紧张:

“你们家长是不是觉得生完孩子就没什么事了?教育的事全部推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啊?”

“孩子的作业是你签字吗?”

“签字之前你检查吗?”

“检查了为什么你家孩子同一道题居然能连着错四遍?!”

“你怎么当家长的?”

光读文字代入下,我都特别想挖个地洞钻进去。一个心理学教授,在办公室像个小学生一样挨训,可想而知是啥感受。

但他没有反驳,而是平静地跟老师道歉,表示一定想办法解决问题。

虽然回到家,贺教授的心情也低沉了好一会,但他很快平静了下来,他是这么想的:

一方面,贺教授觉得,这时候要是再把孩子训一顿,除了宣泄情绪,没什么别的用处。都当人爹妈了,自然要替她扛点事。

另一方面,他相信孩子不会做题,并不完全是父母的责任,毕竟,数学老师都教不好,自己一个心理老师也不一定能行。

所以,自己没必要愧疚和自责。

当女儿开口问“爸爸,老师是不是找你谈话了”的时候,贺教授选择了这样回答:

“老师说你最近的考试,数学的卷面明显比以前整洁多了,通过这件事情看出你学数学的态度比以前端正了,希望你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认真审题,多验算,这样成绩才能提高。”

没有羞辱、没有责骂,贺教授俨然把一次亲子挑战转化成了亲子沟通的机遇。

从贺教授的故事里,我们可以提炼出老师找家长后的三个步骤:

第一,关注和理解老师的情绪,与老师共情。

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讲,孩子上课不听讲、作业不认真,老师肯定会有情绪。

这个时候家长不是要低三下四地和老师赔礼道歉,而是要理解老师因为这件事会产生情绪很正常。

我们可以说:“老师,孩子上课不听讲,肯定让你觉得特别烦躁,也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。”

老师也是人,也会有情绪,如果家长不能理解老师的情绪、共情老师的不容易,就很难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。

第二,帮孩子换个角度理解老师的批评。

我们需要帮孩子理解批评正面的作用,引导孩子看到事物的另一面。

比如,你可以说:“老师和你生气、批评你,其实他心里也不好受,谁都不愿意批评别人,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坏人。老师是在乎你,才会这么做的;如果是陌生人,他何必这么动怒呢?”

让孩子理解像老师这样愿意当坏人来帮助自己成长的人很难得。

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不容易,孩子就会打开自己的心结,愿意和老师好好相处,心智变得更成熟。

第三,与孩子讨论与老师合作的新方法。

处理完情绪的问题,就可以启动理智脑来想解决办法了。

我们可以头脑风暴想出应对问题的新方法,然后再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。这样就能帮助孩子避免再出现不认真听讲的情况,让孩子有机会发展新的能力。

例如,我们可以说:“那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认真听讲,让老师看到咱们更多的优点,而不是缺点呢?”

这样的讨论会让孩子把“上课不要溜号”这个生存问题,转成“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”这样的发展问题。

3个黄金法则

助力和老师友好沟通

说完了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,我们再回头好好来谈一谈,如何面对老师的问题。

说实话,当下家长、学校,谁都不容易。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,都值得尊重。

每一次的“被找家长”,我们尽量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情去面对:

孩子面临什么样的问题,我们和老师如何合作,引导孩子更好成长。

一旦处理好这种心情,我们才能做到不卑不亢,理性面对。

接下来我们来谈谈,如何有效提升和老师的沟通。

哪怕是被找家长,如何反客为主,创造好沟通环境、解决争议问题?

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沟通万能公式。

1. 创造彼此愉悦的沟通环境。

在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中,很多家长会感到紧张。殊不知,老师同样有紧张和防御。

要解除老师的紧张,作为家长,我们首先就是要表达对老师的肯定和感谢。对话中,要传递给老师尊重和诚恳。

2. 有争议的问题,了解全貌后沟通。

“我的孩子很乖的,怎么会犯这种错呢?”

“老师对不起,孩子给您添麻烦了。”

家长面对老师发起的“告状”,大都是两种反应,一种是着急辩解,一种是急于道歉。

但我们要知道,老师的本意并不是在“告孩子的状”,而是在“解决问题”。

这时候,不妨试着问一句:“老师,非常抱歉。但是我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。”

出现问题时,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心平气和地与老师积极沟通,共同解决问题。

每个人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,但粗暴或避重就轻的沟通方式,只会事与愿违。

3. 沟通的万能公式。

有了以上几个沟通技巧,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个沟通的万能公式。只需要3步,就能get和老师高效沟通的方法。

a. 表达感谢

b. 陈述事实+需求

c. 主动商量解决方案

举个例子。

错误的表达:“老师,我们家孩子从来不打人,肯定是xx招惹他了。”

正确的表达:

a. 表达感谢——“谢谢老师,及时跟我们反馈这些问题!”

b. 陈述事实+需求——“孩子平时很少出现这种情况,我想了解下过程,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别的原因。”

c. 给出几个解决方案,由老师选择——“不管什么原因,孩子给对方小朋友脸上划拉一道,确实不对,我先加个微信跟xx妈妈好好道个歉,沟通下。回家我也给孩子修理好指甲,也给孩子好好引导下,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,应该怎么做。”

一定要记住,我们不要被情绪和面子问题“带节奏”,而忘记了最初的目的:

见老师,我们是为了沟通孩子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,以及商量如何解决。

万一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,我们有不认同老师的地方,也不要在情绪上、当着孩子的面表露,而是想着在家庭教育中要从何处下手,做有益的补充。

学校和家长良性的对应关系,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
*作者:呱呱,来源:叽里呱啦。

*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。

原标题:《老师找家长,最不想听的这句话,90%家长还在说》

阅读原文